生鮮電商模式如何發展升級水產行業?
發布時間:2020-10-24 來源:大洋 瀏覽:次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后,遭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互聯網+”正在悄然影響國民經濟生活各個領域的時候,傳統行業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面臨新的考驗、新的機遇。水產行業如何把握形勢,發展創新,是擺在各位業者面前的一個共同問題。
趨勢: 市場發展,尤其是電商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著傳統的水產產業鏈
內銷市場量需求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使得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著轉變,水產品因色香味美及高蛋白、低脂肪等特點,被中國城鄉居民廣泛接受。目前水產養殖業已成為中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當前農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
經濟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會促進水產品消費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均水產品消費量也持續增加。1990-2011 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淡水產品數量分別由3.48 和0.91 kg 增至9.13和2.88 kg,增幅分別為162.36% 和216.48%,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7% 和5.64%。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在宏觀經濟增長和加速城鎮化建設的政策支持下,水產品消費需求將會穩定增長。
城鎮化發展會促進水產品需求持續增長
城鎮化發展促使人口地域結構發生改變。人口增長和城鎮化因素將對水產品消費產生深刻而持續的影響。仍然從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淡水產品數量來看,無論是1990 年的3.48 和0.91 kg,還是2011 年的9.13 和2.88 kg,城鎮人口水產品消費需求幾乎是農村人口的3 倍。中國城鎮人口比例由1990 年的26.4%增至2012 年的52.6%,人口加速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增加將促進水產品的消費增長。
居民膳食結構變化中水產品消費增長突出
中國目前食物消費已經進入結構轉型期,人們的消費需求從低層次轉向高層次,更加重視健康和營養,追求品種豐富和多樣化,對加工水平和高附加值產品需求增加,促進了水產品消費的增長和結構優化。受推進城鎮化和擴大內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政策的拉動,國內對水產品的需求量持續增長。1990-2011 年,城鄉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增幅分別為90.12%和151.64%,水產品的增幅位于動物類食物中的前列。
根據經合組織糧農組織《農業展望2013-2022》報告預測,未來十年,中國水產品消費總量年均增長率為1.8%。2013-2022 年,預計中國的人均肉和魚的消費水平趨向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國家。當前,中國居民的食物消費就數量而言已經基本滿足需要,但是在食物消費結構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中國水產品消費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生鮮電商攪動了市場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近年天貓、京東等電商已初試水生鮮領域。“順豐優選”、“本來生活”兩個以生鮮為主打品類的電商網站先后上線開通。亞馬遜、京東、一號店、中糧我買網、永輝半邊天、優菜網、沱沱工社也紛紛涉足生鮮,力圖開疆拓土。淘寶網當然不甘落后,推出淘寶生態農業、淘寶美食頻道,匯聚各種美食,并將時令生鮮蔬菜、水果、肉類作為重點推廣產品。
2012 年不愧是中國生鮮食品電商元年,這些誕生于2012 年的生鮮電商攪動了市場,也啟發了傳統行業。2015 年淘寶上鮮活水產店已從兩年前的不到1 000家發展到現在的近萬家。生鮮食品電商是一門很大的生意,有著巨大想象空間。相關數據顯示,2010 年生鮮市場規模為4.2 億元,2013 年已經增至約120 億元,2014 年規模近1000 億元。專家認為,未來5 年會持續快速增長。
冷鏈物流建設出現銷售—配送模式
在電商進入生鮮市場之后,由于其對客戶體驗的重視,要求所售商品從產地到終端配送全部嚴格處于冷鏈條件下,生鮮產品的流通對冷鏈物流產生剛性需求,進而拉動產地冷鏈( 中小型冷庫) 、冷鏈干線( 大中型冷庫) 和冷鏈宅配的建設,形成完整的冷鏈配送網絡。
而一種逐漸出現的生鮮電商“銷售- 配送模式”是以產地為圓心,以配送時間為半徑建成的靶心式的“配送服務圈”。由內及外,在不同的靶圈,可選擇合適的產品形式、配送交通工具、配送手段等。例如,對于羅非魚來說,在距靶心5~10 h 距離內,可采用鮮魚片加冰運輸;72 h 內,可采用冷藏運輸;更長時間/距離可采用冷凍運輸等。對于大閘蟹、小龍蝦等具有活體消費要求的品種,可在周圍48~72 h 靶圈內進行配送,而配送的成本取決于采用的配送交通工具,以及產品加工、包裝方式和運輸過程中溫控手段等。
電商發展互動下 “便利性”成為消費方式的首選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變細、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在“吃”上進一步要求提高效率。一方面,人們外出就餐增多。以萬達百貨為例,在零售遭遇電商挑戰百貨出現危機的同時,餐飲的比重卻持續增加,2014 年營業額和銷售收入超過了20%。另一方面,人們家庭烹飪中越來越多的選擇方便食品、調味食品等經簡單烹飪就能入口的加工或初加工產品作為原料。超市中各種冰鮮水產品已成為百姓家庭中的常見食材。
眾所周知,電商的發展源于人們對便利性的需求。消費者在線上選購、下單、完成支付,線下不出家門就可以直接收取貨物,購買過程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便利。因此“便利性”是電商產品的首要選擇。對于作為食品原料的生鮮產品來說,烹飪的便利性同樣是影響消費者購買需求的重要屬性。隨著電商的發展將進一步帶動消費者飲食習慣的轉變,從單純喜好活殺,到注重產品的安全、營養、健康,以及購買、烹飪的便利性等諸多方面。
上一篇:壓縮機不啟動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下一篇:2018年中國家電市場將增長8%